芥末堆芥末堆

【新春随笔】练习诚实,向着心中的黑暗去写作

作者:卢楠 发布时间:

【新春随笔】练习诚实,向着心中的黑暗去写作

作者:卢楠 发布时间:

摘要:没有干货,只有一点感想

h1vdmvqqpmm-frank-mckenna.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芥末堆 卢楠 1 月 30 日记

上学时听过田沁鑫的一个讲座,她希望作者写作时能诚实、真心,“向着心中的黑暗去写作”。她说,你那颗心要是“不咋地”,就“不咋地不咋地地写”;你那心要是“咋地”了,那就“咋地咋地地写”。

这句话后来被我无数次用来缓解写作时的焦虑。焦虑是我的核心工作体验,它来自两方面:想要对得起好项目,想要获得比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多的认可。后者其实是一种不诚实,妄图掩饰和蒙混。

诚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太爱幻想“应然”的自己,稍不留神,现实和幻象就会混淆。我把这个锅丢一部分给教育,因为至少在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经历中,诚实从未被鼓励过。它们合力指向的,是放弃自我、迎合标准。

前两天和一个高中小孩聊天,发现“拼命”仍是很多老师挥舞在高三学生面前的指挥棒。标准在前,孩子很纠结,觉得自己还不够“拼命”,不知该如何更加“拼命”。我上学时,曾听到有老师表扬一个后来考了省状元的学长:“小脸儿学得蜡黄蜡黄的。”我只能说,这是三寸金莲式的审美。

2016 年,看到和听到最多的是“教育变革”。在“WISE-LIFE教育创新论坛”的发布会上,埃尔特教育 CEO 薛野说:“也许最好的变革者是那些被伤害最多的人。”教育行业的有趣之处,是每个人都曾是受教者。很多变革者投身于此,都是基于对自身教育经验的不满,其中不少是“揭竿而起”的爸妈。我自己选择教育行业,也不能说没有要一拳打回去的报复之心。

无论课改、教改、新型学校、做教育创新的机构……几乎所有变革的指向都是“学生中心”、“一切为了学生”。问题是“为了学生的什么”。高压应试也是为了学生,只不过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所有期待的产出都以目标为前提,所有目标的设定都是基于某些理念。现在很多时候谈教育,都是在谈某种理念。收集时,一定会问的,就是创业者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但是问过后,却发现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评判高下。

理念支配下的教育,是“中医”式的。你身上被用了什么样的方子,端看你撞见了功力多深厚的老中医。所以小孩早期的教育经历真是撞大运,他没能力选择自己会遇见怎样的老师、上怎样的课程,在经历过巴菲特所说的“卵巢彩票”后,还要面对“教育彩票”。

年初接触到了韦钰院士和她从事的神经教育学研究,她认为教育必须基于实证研究,走“中西医结合”的路线。这样,名师的教学经验也能在一种“西医”式的知识体系中得到积累和传承。随着科学和技术发展,不知这会否是教育变革的新方向?我很期待。

顾城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成全人的,帮助人更好地享受只有一次的人生。我想首先它就要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苹果树,然后诚实地去结苹果,即使别人都告诉他要结橘子。

2017年,会继续练习诚实,对人对己。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新春随笔】练习诚实,向着心中的黑暗去写作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