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机构如何帮助流动儿童?

作者:侯蔚霞 发布时间: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机构如何帮助流动儿童?

作者:侯蔚霞 发布时间:

摘要:做了,可能并没有多大改善,不做,情况可能会更糟。

173577_meitu_2.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事与公益相关的工作近10年,我最敬佩的始终是在环保领域奋斗的勇士们。因为工作环境艰苦,投入成本高,结果却很惨淡:纵观环境改善的每一个领域,上天入地下海,好像整体情况始终在恶化。但是,这些人依然不屈不挠地奋斗在各个战场,越挫越勇,越陷越深。我很感恩这批勇士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情况可能会更糟。

作为一个服务于流动儿童的公益机构工作者,描述这一服务对象其实很难,因为他们的身份在不断转换,今天在“流动”,明天在“留守”,说他们是“弱势儿童”吧,范围太大,说他们是“困境儿童”,定义又不清楚。我觉得自己的境况比环保领域的勇士们好一些,但也有限。虽然我们可以在自己服务的对象身上看到明显的改变,但是让人沮丧的部分在于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多年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457.png

所以,对于“公益机构如何帮助流动儿童”这个题目,我们既可以用结果导向的视角,来看公益项目是否能够帮助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可以用过程导向的视角,来探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是否仍有其意义所在。

先来看看流动儿童面临的核心问题。“流动儿童”的特殊性在“流动”二字,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阶段,都可以在他(她)生活的地方稳定就学的话,他(她)就不叫“流动儿童”了。所以,每一个关注流动儿童发展的人,首先会关注的一定是各个城市的就学政策。这个问题,只看结果的话,成功的标志只有一个:孩子能在所在地就学。

解决的途径可以有种:1. 政府部门的政策改变,即非本地户籍的儿童只要符合年龄要求,就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就读当地的公立学校;2. 非政府部门的服务提供,即在第一条不成立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私立(营利或非营利)学校补充这一需求,非本地户籍儿童可以选择与自己家庭支付能力相匹配的本地学校就学。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436.png

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我们看到有很多公益组织在做着积极的努力,他们与专家学者合作,收集第一线信息,撰写各类报告提交给决策部门。更有一些公益组织,直接开办学校,给孩子们提供读书机会。即便是以经营的名义在运作的私立学校,有不少校长、老师也是抱着公益的初心在做事,目的是让孩子们上学而非营利。所以,我看到很多学校实在是惨淡经营,认识的几个校长,都过着清汤寡水的赔钱日子。这是一条看似目标明确,实现起来过程却无比漫长且成果不可预知的道路,因为中间的干扰因素太多,哪一个都可以把这艘小船掀翻。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538.png

于是很多公益组织选择了重视过程的视角, 把目标指向了流动儿童未来发展潜能的提高(或者说保护)上来。由于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发展的主体,所以与其说有一个叫作“促进发展”的目标,不如说它其实是千百万个散漫的目标,归根到底是能不能解决“流动儿童”的问题。

因为目标是个体的发展,所以方法就各式各样,总的来说不超出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四大类: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发展权。同时,因为目标是个体,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公益机构做的事好像不过是商业公司的翻版,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往往还不如商业好,运营效率也比商业低,大家心里可能会嘀咕:有必要吗?

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原因很简单,因为商业机构不会把这些孩子作为目标用户。芥末堆报道过的这么多家专业教育机构,我想每一家机构做的第一个分析就是用户分析,明确哪类人群“有需求又可以消费”,哪类人群“有需求但是不太可能产生消费”。很多时候后者尽管是比例大的一块,但却是被放弃的一群人。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609.png

公益组织选择的恰恰是被放弃的这一群。所以尽管从结果看,教育领域的公益项目或产品,其单位成本未必低,整体效果也不一定好,但正如环保领域的勇士们一样,如果他们不存在,情况可能会更糟。下面说的这种案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相信也是无数公益组织选择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北京参加了某公益项目后,回到老家的福豆妈给项目方打来电话说,“回老家,听别人一夸才猛然觉得,哎呀,这种培训对孩子的改变真大啊!”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639.png

老家亲戚1:北京回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啊!

老家亲戚2:大城市的教育就是好!

福豆妈:咋个不一样法儿?

老家亲戚(三姐):你瞅你家福豆,见生人她不怵头,敢打招呼!咱这儿的孩子没几个这么大不怕生的,男孩平时闹,一见生人就蔫儿了。就是家里横!以前我都不信,这么大孩子就能自己看书了?我家那俩天天跟我、跟他爸抢手机,给我烦的!

福豆妈:不是北京的教育好,北京那好的教育轮不上我们,是亲子园帮我带好了福豆。我特别想跟家长们说,想要孩子成长,自己必须要学习、成长,就像老师们常说的,教育这件事就像是埋下一颗种子,用心呵护,一天天的,总会有收获。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743.png

福豆妈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这很让人欣慰,因为只要有一个愿意“自己学习、成长”的妈妈,无论福豆“流动”的性质是否能够彻底转变,我们相信他的未来已经有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将一个个被商业教育机构放弃的福豆妈培养成现在的样子,其中艰辛,只有公益机构自己能够体会。

微信截图_20171010191804.png

帮助流动儿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是容不得我们等,因为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所以不论是攻打山头的“作战部队”,还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后勤军”,无数公益机构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解决流动儿童的问题努力奋斗着。但是,这种力量还是很弱,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一起播种,用心呵护,才可以对未来有所期待。

(作者侯蔚霞,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在丰田汽车公司负责社会公益项目——活力社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机构如何帮助流动儿童?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