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让孩子在中国享有世界一流的人文教育,只能是一个梦想吗?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让孩子在中国享有世界一流的人文教育,只能是一个梦想吗?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知识体系和思维技能同等重要。

640.webp.jpg

尽管拥有牛津大学和复旦大学双料硕士学位,英国人斯明诚也曾为孩子择校而苦恼,并在外滩教育发表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发读者热议。这促使他专门研究了中国学校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双语和国际学校,完全有可能提供一流的教育,但是需要避免走西方的老路:重思维技能,轻知识体系。下文中,他描绘了理想中的人文教育蓝图,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在前一周的《这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牛津学者说:中国可以挽救西方人文教育》一文里,我详细介绍了西方大多数中小学是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现在的欧洲和美国,仅有少数教育机构仍在坚守西方传统的人文教育。在我看来,西方教育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政治正确性,以及过于强调思维技能的培养,而弱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反观中国,父母们对中西方全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中国的文化价值观,都是巨大的优势。我认为,中国可以引领世界一流教育,中国可以让人文教育重生,只是这重生在当前的双语和国际学校里还没有出现。

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小学和初中低年级的教育问题。因为初中后两年和高中两年必须集中精力攻坚IGCSE、IB或A-Level考试,所以要想建设卓越的人文教育,只能靠小学阶段和初中前半段来实施了。这对国际学校能否在家长中扬名立万、在同行中出类拔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注:在国际学校,初中4年,高中2年,我这里说的初中低年级指的是初中前两年,初中高年级指的是后两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一谈在双语和国际学校里,理想的人文教育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在我看来,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若想提供最好的文科教育,就应该向家长展示他们的愿景,能够清楚的说明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能学习到哪些东西。

此处所说的人文知识,既包括欧洲历史、文学、思想和艺术的总体框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学和思想,并且应该是中西方大致同一时期的人文知识,以便学生能把中西方文明串联一线、融会贯通。

640.webp (1).jpg

小学阶段的人文教育——知识体系与思维技能并重

我想先请孩子在双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就读的父母们仔细想想,当你的孩子小学6年级时,他知道或者会知道下列这些问题吗?

荷马是谁?

希腊人如何打败波斯人?

当罗马帝国衰退,对但丁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文艺复兴到底是怎么回事?乔托是怎样进行绘画革命的?

知道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时代特点吗?

能背诵或者表演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某些章节吗?

会欣赏莎士比亚语言的韵律吗?

当孩子六年级时,他对中国文化又知道多少?对从春秋战国到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全面了解过吗?知道《左传》、《史记》和《汉书》里的故事吗?知道诗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这些中国文化瑰宝吗?

我猜,上述关于中国部分的问题,其答案很可能是Yes。但问题是,这些知识又有多少是从双语或国际学校获得的呢?也许大部分还是受益于家庭教育,或者来自于额外的培训班吧。

640.webp (2).jpg

如果你问一个双语或国际学校的招生老师,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东西,他们一定会说“技能和素质”。再看看他们的课表,保证你看到的都是“阶段性学习(key stage learning)”和“蓝思分级(Lexile Level)”。除此之外,他们可能还会说“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技能”、“调研能力”等。但几乎没有双语或国际学校会跟你提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层次。

你绝不可能听到学校这样跟你说,“在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孩子将全面了解古希腊创世纪神话和希伯来文化,这二者是西方文化的顶梁柱,同时也将学习中国古代创世纪神话如盘古、炎帝、尧舜等。三年级结束前,你的孩子将学习战国、秦汉、波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时期的文化、文学、重要思想家、重大历史事件,还有基督教发源、罗马帝国衰落以及伊斯兰教兴起等整个历史阶段。

五年级结束前,你的孩子将知道,佛教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唐朝的兴衰和唐诗,以及宋元时期的历史和文学。西方历史方面,孩子们将了解欧洲的黑暗时代、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城邦的崛起、以及非宗教文学的新生。

总之,到六年级结束时,你的孩子将会系统地掌握了从人类文明起源到18世纪末期(即中国的乾隆王朝结束和西方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革命阶段)的中外主要文学著作、伟大思想家、艺术和音乐的发展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

在上述架构里,学生将在不同学年学习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外文明,这貌似说的只是如何学习历史。关于这一点,我得解释一下。我建议的知识结构的搭建确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顺序来运作,但不意味着只学历史。

历史是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框架和背景。人文学科的所有分支——艺术、音乐和文学这些——只有在相应的历史环境中学习才能被正确掌握。历史和大事记只为理解文化和文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框架。

想象一下,如果学校能在小学阶段设置如此精彩的课程,那么孩子们一定在升入初中前就打下了深厚而牢固的中西方文化基础。

所以下次你去参观目标学校时,你应该知道怎么向学校发问了。问问学校打算如何教孩子,对孩子小学六年期间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规划。如果他们只是谈技能和素质,那这可能只是一所好的“保育”学校,他们并没用真正的文化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和培养学生。

640.webp (3).jpg

看到我上面写的这些,有些教育工作者可能会问,“那思维技能培养怎么办呢?让孩子只学知识,不是很僵化死板吗?”还有人可能会说,“老的文学作品遣词造句晦涩难懂,怎么能教给小孩子呢?”对于这些疑问,我的答复如下:

一方面,我认为,知识体系和思维技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必非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

毫无疑问,孩子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调查研究,熟识各种写作风格——无论是创意写作还是学术写作。但同时孩子也需要通过戏剧和其他创造性活动来表达自己。开发思维技能与掌握知识是并行不悖的。不能孤立地学习思维技能,也不能机械地学习知识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习做项目调研或数据分析的时候需要素材。那么如何积累和组织素材呢?事实上,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在技能学习方面是颇有经验的,但可惜他们的素材积累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比如,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做几次项目调研(project),但每次调研的课题之间都互不相干、毫无关联。例如,一个学期下来,几个调研项目可能是恐龙,巧克力,发明创造和海洋动物。

分析、调研和判断这些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过于强调思维技能学习,而忽略对知识本身进行结构性设计。

有些教育工作者说,只要掌握了学习技能,学生自己就会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在我看来,这是一派胡言。教学内容和掌握技能同样重要。孩子确实应该学会独立学习,但也应该告诉他们知识和事实的框架结构,这样他们才能对文明和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另一方面,在设计好的框架结构里学习,有助于思维技能被更好地掌握。比如,让学生通过写一个跟汉代有关的故事来进行创意写作。那么学生就不仅要利用他们学过的汉代的史实,还得自行设计情节融入这段历史。这不是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创造力吗?同样,分析和调研技能也能在总体知识架构里得到锻炼和提高。

640.webp (4).jpg

上述是技能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再回到开篇我谈到的关于历史为文科学习提供框架这一点,我设想的人文教育体系是,学习内容全部以中国和西方文明史为轴心。每个学年,学生都必须全身心投入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研究。

比如,当研究罗马帝国后期和中国汉朝的时候,不要只让学生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干巴巴地讲述一大堆史实,而是让老师把基本结构教给学生——时间轴啊,重大事件啊,重要作家和著作的名称啊,等等。其他的大量学习,就让学生自己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调研技能等来进行。

这既让其他技能得到锻炼,又没有偏离所研究的历史阶段的各个课题。演讲技能、辩论技能,也都可以针对与该历史阶段有关的事件来开展,甚至创意写作和戏剧表演,也都可以围绕着历史阶段来学习。可以说,建立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所需要的传统记忆和学习,与思维技能学习、多元互动学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而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识被消化吸收以后变成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镌刻在他们的骨子里,变成他们的DNA,而不是以一堆简单罗列的客观事实的形式存在。

640.webp (5).jpg

关于知识体系和思维技能,历史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何巧妙结合,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相辅相成,构筑知识的体系化和连贯性,这里我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当学生开始学习文艺复兴早期和第十四、第十五世纪时,他们可以靠想象意大利城邦的普通人的生活来进行创意写作。创作灵感可以从文学作品里获得(如薄伽丘的《十日谈》)。

这些作品能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时装款式、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时代特征,能使学生据此创作出自己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但是学生的创作过程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比如历史精确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而不是阻碍创造力的开发。

通过对这个历史阶段的学习,学生还能了解到彼时在雕塑、视觉艺术和音乐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认识到哥白尼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所做的探索。这就是我所说的,历史为众多不同学科的学习提供了背景。

当然,像英格兰玫瑰战争,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等这样的“纯历史”也不会被丢弃。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通过项目调研和论文写作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撰写新闻报告,举办辩论学会等方式来实现。

需要澄清的是,我说在某个学年专门致力于研究某个历史阶段,其含义是对这个阶段的科学、艺术、建筑、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所有人类行为和成就都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学习所谓的“纯历史”。

其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倾听教师授课,还包括运用各种“独立学习”技能,而这些“独立学习”技能的开发与发展,无疑是近50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技术进步。

640.webp (6).jpg

初中低年级的人文教育——因材施教

谈完了小学6年的理想体系,现在谈谈初中低年级的体系构建。在这两年,学校仍然对课程设置拥有压倒一切的决定权。而初中的后两年,大部分国际学校会围绕备考而安排课程,因此课程设置方面就没有太大的灵活空间了。如果有些学校优先选择IB或者A-Level,那情况更加如此。故而初中前两年是中学阶段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中学阶段也是学生利用知识框架开始深入钻研原著的关键时期。有了历史框架的指引,并已在小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哲基础,这时的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胜任自行对原著进行深入研究了。

中国文化方面,此阶段的学生将开始缓慢而仔细地学习和研读文言文;西方人文部分,此时应当教授拉丁文,因为很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西方文学和哲学都发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比如荷马、索福克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维吉尔、塞内卡等,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是真正了解西方传统中那些最古老、经典的文学作品的不二途径,这些语言就相当于中国文化里的文言文。

顺便说一句,在今天的西方,尽管设置拉丁文和希腊文课程的学校凤毛麟角,但在英国、美国、德国那些最负盛名的学校里仍然保持着学习这些古代语言的传统。可是在中国,哪怕是最精英的国际学校也没有开设这些古代语言课程。

640.webp (7).jpg

在初中阶段巩固基础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领域自由发展。不论将来选择何种研究领域和发展道路,小学阶段在文学、艺术和历史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都会让所有学生终生受益。但是我们也得明白,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有人想进一步接受深入的人文教育,有人想献身给科学或其他领域。

这些选择不是源于智力或学术能力,而是由个人爱好决定。有些学生着迷于探讨抽象知识,有些学生对抽象问题不感兴趣,而是更愿意将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两种智慧虽有不同,但却具有同等的非凡价值。

不过这两种智慧之间也相互矛盾,甚至在课堂上相互干扰。所以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需要将初中生分成两组,暂且将他们称为“人文科学组”和“社会科学组”。在我们的讨论中,两组学生将学习不同的文科课程和相同的理科课程。

“人文科学组”侧重对经典作品原著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学习古代语言。“社会科学组”侧重学习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商务和时事,这些学生将集中精力进行MBA式的案例研究,对国际政治经济事件进行辩论,学习国际关系和现代语言。

在每一组学生内部,会按照学术能力来进一步划分。在我们的讨论中,无论是“人文科学组”还是“社会科学组”,都设置了让人兴奋的、要求严格的、富有挑战的课程来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只是不同组的学习侧重点不同。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社会科学组”,也许只有低于20%的小部分学生愿意选择“人文科学组”,但这一小部分人,对想要成为真正的精英学校的教育机构来讲,也非常关键。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文科学组”的学生,就算暂且不学商务、地理这些实用学科,如果他们愿意,他们仍能在将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而“社会科学组”的学生,他们以后再想去做文本分析、学习古代语言,会比较艰难。不过,他们能比人文科学组的学生更早地学会把想法付诸实践。可见两个组别各具优势,适应不同的学生类型。

可以预见,在人文科学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来会成为知识分子、学者、政府官员、政府智囊团和外交官等。简单来说,那些人文教育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人,更能成为对国家和国际大事做出正确判断的人。而在社会科学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成为工程师,银行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那些能在高压之下仍能进行辩证性、现实性思考的人。

640.webp (8).jpg

总的来说,当今中国的双语和国际学校总想以“提供优良的现代化教育,武装学生适应职场,训练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独立思考”为卖点,而这个卖点对于很多试图远离公立学校的一些弊端的父母尤其具有吸引力。这些父母排斥公立学校里的一些“填鸭式”,“高压”和“应试型”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公立学校也有很多优质的师资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方法)

而我提倡的是,国际学校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英学校,必须切实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体系的,具有前瞻性的文科教育。这种文科教育,必须在小学阶段就严格开始,并在初中阶段向那些喜欢人文文科的学生继续提供。

我以上所谈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框架,而且看似是比较理想化的。但我坚信,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愿景能够实现,只要那个有远见、有决心在中国建立一所真正世界级精英学校的企业家或者教育家出现!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斯明诚。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让孩子在中国享有世界一流的人文教育,只能是一个梦想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