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公益,让教育看得见

很多教育问题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其他方面的社会问题,

看到问题以后坐不住的,想破脑袋帮助孩子的,

就是可爱的公益人,

他们做的事情,

就是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最需要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公益项目

因为那些可能被遗忘的过去,爷爷奶奶走进了讲堂

“乡土教育不是让孩子活在昨天,而是以此为根基,培养明天的公民。”

十年“蓝色”书信,如何帮六千儿童找回成长的力量

留守儿童心理陪伴的需求,源于亲情缺失下的情感倾诉渠道缺失。

离婚、负债、被误解,她用17年为山里的孩子搭建起一个家

“孩子们都叫我‘妈’。”

毒品、贫穷、艾滋等问题环绕中,榕树根试图在夹缝中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毒品泛滥的云南景颇山寨,职业教育也许是大山孩子的最佳出路。

从避之如虎到坦然面对,这家公益机构的性教育长城需要修多久?

在希希学园看来,全面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平等、尊重、赋能。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机构如何帮助流动儿童?

做了,可能并没有多大改善,不做,情况可能会更糟。

免费与自由选择,上海久牵用课外教育让未来充满更多可能

在久牵,上什么样的课,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报名什么样的志愿服务,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选择。

代替支教?95后学霸们发起经验分享平台,想成为教育匮乏地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会不会比支教对于教育公平的改变影响更大。

远离辣条,她们想让中国农村孩子从内心尊重食物

这绝对是我见过幸福感最高的课堂了。

乡村幼儿园缺乏课程资源,阳光盒子试图用唱戏机破局

一个盒子解决一个老师的教学难题。

让北京不被“折叠”——记雨果奖得主郝景芳与她的『童行书院』

可持续的公益实验。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这家非营利组织用艺术教育帮助大城市里的流动儿童

他们自主研发了“艺术综合课”,让孩子们在玩中培养积极心态和创造性思维

别让他们哭着入睡——11个人与50万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的故事

面对一个庞大群体产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种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价值 2900 万,打工子女的上学梦

核算下来,蒲公英中学新校舍的建设资金缺口仍有 2900 万。

从学校、老师、学生多个层面,新公民计划试图解决流动儿童求学问题

从捐建学校到资助老师,再到关注学生本身,为提升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新公民计划做了多种尝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从社区出发,绿色光年想将环保知识带进千家万户

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公众教育,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